太子李亨准备可谓是充分。仅以他掌握的知识来说,他已经尽了全力,但是局限于眼界和知识的积累不足,他的失误也触目惊心。
最大的失误就在于地图不准,对总体的形势把握有一定的误伤。正如李再兴所说,他错误的理解了吐蕃的地形和疆域大小,按照惯有的思维惯性,将吐蕃认为东西狭长的小国,实力有限,只是因为特殊的地理原因,大唐才一时拿他没办法。一旦解决了这个问题,就可以长驱直入,像消灭突厥一样击破吐蕃。
如果按照这个思维去制定方案,必然会有一种轻敌的思想在里面。
另一个失误就是严重夸大了高原反应的作用。也许是李再兴在李泌面前多次强调高原反应的重要性,这个概念传到太子这里的时候,高原反应已经成了瘴气一般不可克服的存在,又走到了另一个极端。
除此之外,太子的准备很充分,他收罗了开国以来对吐蕃作战的所有资料,分门别类的加以分析,并估计出了剿灭吐蕃所需的兵力、钱粮和时间。他做得不错,只是因为立足点有误,所以他得出的结论与实际大相径庭,相去甚远。
尽管如此,李再兴还是受益匪浅,他从太子所做的那些计划中了解到了这个时代行军作战的各种概念,而且见到了实例。行军度,辎重粮草的供应,如何调拨,如何运输,这都是实实在在的事,不以人力为转移的。脱离了这些客观条件谈用兵,只能是信口开河。
不过,估算得出的结果不容乐观。以大唐目前的国力,根本不具备击破吐蕃的实力。具体来说,就是兵力不足,钱粮供应不上。
类似的话,李再兴已经听颜真卿说过,此刻再听太子说出这个结论,他虽然不愿意接受这样的现实,却也不能怀疑颜真卿和太子的眼光。
他想了很久,轻叹一声:“看来颜真卿说得没错。”
“颜真卿?”太子有些诧异:“哪个颜真卿?”
李再兴无奈的摇摇头,看来颜真卿现在真没什么名气,连太子都不知道。别看太子现在形同被软禁,可是李再兴觉得,他恐怕也不是吃喝等死,以李泌的一系列行动来看,这位太子应该也在暗中积聚能量。否则他不会对自己一个草民这么感兴趣。颜真卿在朝为官多年,而太子居然不知道他是谁,由此可见,他离“大名垂宇宙”着实有一段距离。
李再兴把和颜真卿的一席谈转述给太子,太子听闻,深有同感。特别是颜真卿对安禄山的警惕,让太子非常有认同感。他特地拿过一张纸,把颜真卿的名字记了下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