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还能维系多长时间?
发展经济总是有利有弊!
但是,却又不能因咽废食,让银杏村一直生活贫穷落后之中。
抛开这些有的没的念头,萧风在龙口垭上拐了一个弯,顺着别致的青石板路来到镜湖码头。
镜湖是一个高山积雪融化之后,在四周山势作用下形成的高原湖泊,它的水面面积随着季节变化在1200亩至1300亩左右波动,平均深度超过15米,最深处甚至超过了60米。
对于银杏村所有人来说,镜湖的意义很重大!
银杏村的祖祖辈辈围绕着镜湖的岸边开辟了数千亩旱涝保收的良田,这也成为了数百年以来银杏村赖以生存的根基。若是用文学术语来形容,镜湖就相当于银杏村的母亲湖。
在距离村子不远处,人们用青石板、原木等建筑材料,建造了一个码头,停靠着各家各户的小船。
萧风来到码头的时候,正赶上不少村民捕鱼归来!
相比于外界各种先进的捕鱼工具,银杏村村民所用的工具就有点落后了,大部分是简陋的渔网,甚至还有一艘船上站着一排鱼鹰。
“六爷,您今天的收获怎么样?”看到萧晋楠划着船慢慢靠上码头,萧风连忙打招呼道。
萧晋楠和萧晋旭是同一个太公的后代,因此也算得上萧风的长辈,今年五十六岁的他在银杏村可是数一数二的捕鱼能手。
萧晋楠无儿无女,老伴十年前去世之后就一直鳏居,平时就靠着打渔制成腊鱼、鱼干之类到玉集镇上卖,虽说过得清苦,倒也悠闲自在。和一般人用撒网、钓鱼的方式捕鱼的情况不同,萧晋楠养了一批鱼鹰,捕起鱼来效率相当高。
“小风,来湖边散步呀?”萧晋楠和绝大部分的老农一样,不善言辞,憋了半天冒出这样一句话。
现在已经是早上九点多,怎么看也不是散步的好时间。
“呵呵,六爷你真逗!”萧风笑了笑,凑上去说道:“我看看六爷今天的收获怎么样?”
在银杏村先祖们还没有在这里安家落户之前,一直处于封闭状态的镜湖自然没有鱼类生存,只有一些浮游动植物而已。这些年以来,银杏村的祖辈一直往镜湖里放养各种鱼种,试图丰富镜湖的渔业资源。
几百年下来,一些放养的鱼种逐渐适应了镜湖较低的温度,繁衍生息,使得镜湖在灌溉银杏村良田的同时,还能够给村民们提供大量的渔获。
萧风翻开鱼箱的盖子,里面游动着十几条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