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然都是十分杰出之辈,这些人千百年来积累起来的智慧,的确是可以“量天”了。
古人所谓“天圆地方”,但“不以规矩不成方圆”,所以天地本来没有标注规矩和规则,但是一些智慧高绝的人领悟天心,替天传道,定力了基本的道德和法度,并且找到了度量天地万物的标准和工具。这些人,就是真正达到了与天合道的圣人。
能够“替天传道”的人,也是有大功德的人,所以能够写出“圣人经书”流传千古的人,都是真正的圣人,因为天道、人道会检验出在这些书籍的真正水平。同样,那些发明了“度量衡”的人,同样都是圣人,因为是他们教会了人如何去度量时间短、万物的短高矮等等,这些都是了不起的大功徳。
这就是蔡衍给秦朗观看量天尺的用意。
秦朗捧着量天尺,双手微颤,这里面的东西实在太厚重了,他根本承受不住,所以他将量天尺双手捧着递给了蔡衍老头:“夫子,我不是儒教正式门徒,萍水相逢,不值得您的厚爱。”
“哈哈!”
蔡衍大笑起来,“你虽然不是儒教门徒,但却已经有了儒教的量天尺在心中了。古人说得好:老百姓心头有杆秤,这杆秤才是衡量君王功业、官员功德的尺度。同样,我们儒教之人心头也有一方戒尺,这戒尺就是衡量我们自身功德的尺度,既然你心头已经有了量天尺,为何不敢接受其中的道理?”
“小子担心德行不够,有辱圣人之物。”秦朗道。
“如今虽然号称是儒教门徒亿亿万,但是真正的儒教门徒已经杳无踪迹了,老夫不过是儒教镇守圣人经典的看书人而已。多少年了,老夫还是第一次见到身怀浩然正气的人进入这里。也罢,既然你已经有了自己的量天尺,这儒教的大尺你不受也罢。”
蔡衍起身,拿起戒尺在秦朗的手板心上重重地打了一记,“这一尺,是老夫提醒你一句,紧守自己心头的量天尺!”
这是蔡衍提醒秦朗紧守自己的道德底线,秦朗自然是虚心受教。
随后,蔡衍带着秦朗去了书房。
与其说是书房,倒不如说是书库,因为这里的书至少也有几千册之多,而且这些书居然有甲骨、竹卷、丝帛、羊皮卷等等,这简直就是历史化博物馆了,真不知道蔡衍是从哪里得到这些东西的。不过,作为儒教的“守人”,蔡衍有这些藏书也不奇怪,毕竟这可能是儒教的“教藏”了。
书库没有特殊的保险措施,就是一把普通的大锁,但是秦朗相信这里肯定没有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