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吟诗(2/3)

作品:《举汉

,这是一首流传于齐鲁梁父山一带的挽歌,讲述的是晏子‘二桃杀三士’的故事。”

在坐者皆饱读诗书,自然知道晏子“二桃杀三士”。

春秋时期齐景公帐下有三员大将: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他们战功卓著,但也因此恃功而骄,对晏子多有不敬。

晏子认为他们无尊卑之心,为避免日后造成祸患,便建议齐景公除掉三人。随后设计,赏赐三人两颗桃子,迫使三人发生争执,先后自杀身亡,由此兵不血刃除掉了三个潜在的威胁。

诸葛亮环顾左右,以齐鲁口音吟唱道:“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里中有三墓,累累正相似。问是谁家墓,田疆古冶子。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谁能为此谋,国相齐晏子。”

这首挽歌本是对三位勇士自杀表示叹息,同时对晏子谗言毒计予以讽刺。

不过诸葛亮独认为晏子绝非挽歌中描述的排除异己、谗害他人的奸臣,而是一位善于治国、品德高尚的贤相。

是以他在吟唱这首挽歌时,并未对被杀的三位勇士流露过多同情,而是以歌寄托自己的志向,他希望自己未来有朝一日能够像晏子一样成为一代名相,辅佐明君,平定天下。

刘景几人都听出了诸葛亮心中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意。

杜袭击掌赞道:“汝南陈仲举,年十五时,尝闲处一室,而庭院屋宇杂乱不堪。其父友人、同郡薛勤来访,问他:‘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而陈仲举回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世人始知其有澄清天下之志。

今孔明亦年十五,心怀豪情壮志,不让陈仲举专美于前。”

陈仲举即陈藩,乃党人领袖,与窦武、刘淑合称“三君”,其人志在澄清社稷,刚直不阿,敢于犯上,故天下赞曰:“不畏强御陈仲举。”

诸葛亮淡然而笑道:“大兄过誉了,陈太傅名重天下,言为士则,行为世范,在下何德何能,敢与之并论。”他敬佩陈藩的个人操守,至于其他方面嘛,不提也罢。

并非他妄自尊大,陈藩十五立志,而年比管仲、武比乐毅,立志成为一个出将入相的全才,区区老儒陈藩,怎么可能被他看在眼里。

如今四人皆已吟完诗歌,只剩下刘景这个主人了,他端着酒杯站起,说道:“在下新作了一首诗,且为诸位试吟之。”

杜袭大笑道:“仲达,当日我可是亲眼目睹你创作了《劝农》,希望今日能见证一首不逊《劝农》,让天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举汉》 最新章节第四十一章 吟诗,网址:https://www.xbqg888.com/240/240833/41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