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51章 役(1/7)

作者:俏皮的毛豆
明朝的百姓负担是很重的,除了种地的税收外,还有徭役。农民负担的徭役是地方分派,这其中可由地方官员上下其手的地方太多了。

税就不说了,大家都知道,这里单说一下徭役。

役就是供驱使的免费劳动力。

役的存在证实了所谓税收低只是虚伪的假象。

役为国家行政机关的管理开支,大抵是驿站、差役、军役,修建宫殿,官道,挖河等等独属于劳役的一种。政府对他们只提供基本的粮食供应,老百姓的劳动力和技术都是免费供国家使用的。

毫无疑问,这种额外的,作用在人身上的徭役有很多弊端,而且往往加诸于穷人和本分人身上。

这种劳役是属于额外的征派,不定期,又无法抵制,危害远远大于正常的赋税。根据朱祁钰的大致推算,大明一年的徭役银约为1000万两。

因为免费徭役百姓,所以这笔钱就省了下来。

这就等于变相的加征了税。

因为有了役,来源于田赋正税的开支主要用于军事开支,皇亲国戚费用和官员俸给以及朝廷办公用度。

即使是大规模的公共工程建设,诸如维修宫殿、修长城这些,开支也是用于为劳动力提供保障生活的基本食物,所以户部被认为不需要支配大笔金额。

在古代,交通不发达,粮食的运输是困难的,损耗很大。大部分的粮食并没有到中央就进行了分配。

到了京师的税怎么用的呢?

明朝当权者,本来就缺乏通过生产性积累扩大社会再生产能力的卓识远见。明代中后期的统治者,只顾消费,不管积累。嘉靖、隆庆、万历三朝占有明一代的三分之一,

先看田赋收支情况:

据一些权威统计,嘉靖时每年田赋收入平均为二千二百余万石,隆庆时为二千四百余万石,万历时为二千八百多万石。其支出是:

第一,地方存留粮约一千万石,其中八百万石作宗室禄米,其余为地方行政开支,80%用来养活越来越多的朱家子孙;

第二,每年起运粮中四百万石折金花银一百万两,少部分作军官傣禄,大部归宫廷消费;每年皇宫消费是大头;

第三,每年槽粮四百万石,供京军、蓟州驻军和中央各衙门官僚消费,养官为大头;

第四,白粮十七万石,供内宫消费;

第五,南京岁费粮一百万石左右,

第六,“九边”岁费军粮三百万石至八百万石。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