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徐曼青觉着吴家的事情越闹越大,隐隐有些失去控制的意思在内。
原本还以为能说服吴岳泽将这口恶气暂时吞下,先回吴府稳定大局,待一切事态稍作平息再谋后动,可谁知吴岳泽竟试图抓住自己的嫡亲哥哥失德害命这个把柄,估计也是出于利益上的权衡。
毕竟他以外室子的身份入了吴府之后就要开祠堂认吴夫人为“母亲”。吴夫人作为一个有一定身家背景的嫡母,虽说如今娘家式微,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与吴岳泽这个外室子比起来,在封建家庭中的权力不是一般的大。
虽说明面上她是要做出一副亲睦友爱的样子来接受这个既定的事实,可指不定她以后会在背后使什么幺蛾子。在他入府之后的起居饮食甚至是未来的亲事,这个嫡母要动手脚的机会实在太多了。
既然已经下定决心要入府了,那就至少得抓点嫡母的把柄在手上用以自保。
徐曼青相信就算吴岳泽真的掌握了自己嫡亲哥哥的犯罪证据也不大可能将其公之于众,除非到最后逼不得已要斗个鱼死网破。
姑且不说他这个嫡亲哥哥已身故,就算是凭着这个孩子是嫡出的长子,在“亲亲相为隐”的封建律法下,他作为一个外室子是不能指证他的嫡亲兄长的。
虽说在后世来说,几乎所有人都听说过所谓的“大义灭亲”的故事,但首先,这个典故是出自《左传·隐公四年》,讲的是卫桓公即位后,州吁与石碏之子石厚密谋杀害桓公篡位。为确保王位坐稳,派石厚去请教石碏。石碏恨儿子大逆不道,设计让陈国陈桓公除掉了州吁与石厚的故事。
这个故事出现的年代是在礼教核心思想并未最终成行的“百家争鸣”的时代,当时儒家提出的“亲亲相隐”的思想还没有得到立法的最终确认,故而没有成为社会意识的主流。
可自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礼教最终成为统治封建社会的上层建筑之后,为犯了罪的亲属隐瞒真相或者是藏匿行踪、供作伪证等,都变成了礼法所支持的事情。
以至于后来的刑律演变到只要是到官府状告应相隐的亲属,无论真实与否状告者都要被处刑,除非是像上述典故中说的那样是涉及到“谋反”一类的危害到统治阶级利益的重罪的时候才会有“免于获罪”的例外。
况且,大义灭亲的典故中是父亲设计诛杀“逆子”,而不是相反。可那嫡亲哥哥对吴岳泽来说不仅是平辈,而且在血统上更是具有压倒性的优势。
所以从现下的这个案子来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