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边还有北面的区域,种植棉花皆适合,京兆府和太原府其实也很好。
不过不能毁了粮田种棉花,吃饭乃是首位。
“那里……”李隆基知道谁在那边,沙陀族。
沙陀族与大唐一直有往来,从李家庄子买东西回去,在那里与其他的族卖,再买东西回来。
朱邪金山始终住在长安,有个单独的院落,不去鸿胪寺。
“等他们再来,为他们提供种子?”李隆基盘算。
京兆府种的棉花,有的已经开花,过上几天会陆续开花,吐絮就是几天采一次。
“棉花采摘需要大量人手,通过棉花交换他们能够拿到好处,心思便不会总放在打仗上。”
李易做了一个摘棉花的动作。
他那时没用机械收割的时候,采棉大军出动。
“京兆府今年棉花收获,需组织人手。”
李隆基准备看一看采那么多的棉花需要的人手为几何。
“现在吃的是毛豆,冬小麦收割后大家种了许多豆子,高粱倒是少了,不过成熟期差不多。
现在的情况是不养蚕、不种麻,百姓有空闲期,在摘棉花的时候把空闲期利用上。
收完棉花正好收大豆跟高粱,收入增加,包括在京兆府中打零工的人。”
李易给出来一个收获时间差,百姓们不能没有事情做。
毛豆他在吃着,没成熟的大豆,煮着吃。
可惜没有花生,花生需要等着远航队伍组建,并且成功抵达美洲再从那里成功回来才行。
李隆基听李易说毛豆,伸手拿起来一个:“若如此,吐蕃和突厥愿意种,定然会耽误他们干其他事情。”
“不怎么好引诱,吐蕃不可能为了种棉花而不种粮食,只能通过抬高价钱的方法让他们的奴隶主自己考虑。”
李易没去小瞧吐蕃人,多少钱收棉花,吐蕃必然会先保证吃饭。
出口给吐蕃粮食,吐蕃还是要自己评估风险。
除非有足够多的存粮,不然为什么全种棉花?
让吐蕃奴隶主获得足够多的利润,才能慢慢分化。
前提是两边不能打仗,打仗会断绝正常贸易关系,如现在一般,一直在走私。
没有完善的渠道,经济战无法打。
李隆基倒是有另外的想法:“只要他们种棉花,就一定会使粮食减产,每多种一亩的棉花,需要让出一亩的粮田。”
李易颔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