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两日前,你连敌情都不清楚,为何就敢登楼献策?”>
赵瀚回答说:“好教先生知晓,小子也是流民,饿得久了浑身都没力气。那些乱民就算抢到粮食,也才吃饱几天?能有几分战力?早一日主动出击,就可多一分胜算。若等贼军杀到城下,不论是否能够守城,城外街巷必然被毁,到时候又该有多少百姓无家可归?县尊又该耗费多少财力去安置?”>
“你倒是给他省了许多银钱,”费映环摇头自嘲,“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听闻灾民起事,众人都想着如何守城,破敌妙策竟被你一个孩童点醒。”>
赵瀚谦虚道:“侥幸而已。”>
费映环饶有兴趣打量赵瀚,嘴里咀嚼着一粒花生米:“小小年纪,心思敏捷,性格沉稳,可惜不是我儿子。”>
赵瀚小心应答:“先生过誉了。”>
费映环蓦地无奈忧伤:“我有两女一子,女儿皆兰心蕙质,偏偏儿子是个蠢货。陶诗有云:‘阿舒已二八,懒惰故无匹。阿宣行志学,而不爱文术。雍端年十三,不识六与七。通子垂九龄,但觅梨与栗。’我若早生千载,必与五柳先生结为莫逆知己。”>
赵瀚忍不住笑道:“五柳先生诸子愚钝,可能是因为他酒喝多了。”>
费映环看看杯中之物,表情古怪道:“喝酒过多会让儿子变成蠢货?”>
“有此一说,不知真假。”赵瀚回答。>
“那我要戒酒,或可再生一麒麟儿,”费映环把酒杯放下,吃了两颗花生米,复又举杯饮尽,“戒酒如治国,不可贪一日之功,非得循序渐进不可,等我回家再戒酒也不迟。”>
赵瀚只能报以微笑,等着对方道明真实来意。>
平白无故,突然找他一起吃饭,还说了这么些废话,肯定是带着什么目的来的。>
果然,费映环三杯酒下肚,随口问:“你兄妹二人,今后有何打算?”>
赵瀚回道:“先去南方,北边冬天太冷,露宿街头恐遭冻死。”>
“南边就不冷吗?”费映环语气诚恳说,“做我义子吧,跟我回江西,陪我那傻儿子读书。”>
听到“义子”二字,赵瀚心中狂喜,恨不得直接磕头喊爸爸。>
可听完后面的话,顿时心头拔凉。>
这哪是做干儿子,分明是到费家做书童!>
太祖朱元璋有规定,平民百姓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