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白鹭洲书院被洪水毁坏,校址迁到城南的仁寿寺。仁寿寺校址再改为庐陵县学,白鹭洲书院又搬去城北郊。当白鹭洲书院重建之后,城北郊的学校就改为私塾,现在则改为女校。>
赵瀚普及四年制义务教育,要求女童也必须去上学,这让士绅们颇为不满。>
虽然只是孩童,可男女授受不亲。>
而且,义务教育太扯淡,教学内容特别粗浅,老师质量也稂莠不齐。特别是许多乡村学校,老师竟然是童生,四书五经都不过关,只能让学生识字兼学会算术。>
于是有士绅请求,他们自己集资组建女校,不用官府掏一分钱。>
这种好事儿,赵瀚自然答应,只有一个要求,删改《女四书》里的部分内容!>
比如《女诫》的第一篇,就被赵瀚改得面目全非。>
《卑弱篇》改为《坤德篇》,“明其卑弱,主下人也”这种混账语句,改成“为妇之德,持家有道”。生女儿摆在床下教导,生儿子放在床上教导,这类尊卑东西全部删除!弄璋弄瓦也全部删掉!>
赵瀚直接给《女诫》作了一篇序言,写道:>
“一国之兴盛在其民,一家之兴盛在其人,欲立国家,先立人民。欲立人民,当兴教化。为人母者,教之始也,不可不察……”>
士绅们对此无可奈何,只能让女儿在学校读新版《女诫》,回家之后再学旧版《女诫》。>
迎春和冬福,已经恢复自由之身,但依旧在娄氏那里做女佣。>
她们领着两个小姑娘,前去城北女校报名读书。>
一路上,赵贞芳和费如梅叽叽喳喳,看到啥都觉得新鲜稀奇,主要是对上学这种事充满幻想。>
迎春则低声对冬福说:“三月三配亲,你去不去?”>
“我才不去,羞死人了。”冬福红着脸说。>
迎春笑道:“我要去看看,我都二十三了,比你大一岁,再不嫁人就嫁不出去。”>
冬福调侃道:“你就是想汉子了。”>
“想汉子就想汉子,”迎春满脸笑容,“便是留在铅山,也该许婆家了。来瀚哥儿这里,还不用做家奴,找个军官嫁了,说不定生儿子也能当官。这种好事,以前做梦都想不到。”>
冬福颇为心动,却嘴硬道:“我不嫁人,夫人待我好,一辈子都伺候夫人。”>
走了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