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明白了,喊一万句口号,不如做一件实事。>
分粮就是实事,无非三个目的:>
第一,处理即将烂掉的陈粮。>
第二,清查户籍人口,让没有登记的农民,为了分粮自己冒出来。>
第三,立信。赵老爷说话算话,说分粮就分粮,说五斗就五斗,而且不用小斗。>
只有确立了信用,接下来的开会内容,才会有人真正服从。>
“还有谁没分到粮食?”赵瀚问道。>
无人说话。>
“那好,”赵瀚笑道,“我宣布第二件事,黄家镇今后改名武兴镇。由我担任镇长,陈茂生担任副镇长。武兴镇,下辖四个村,每村设村长一人。”>
“第三件事,天启年之后,官府增加的田赋,你们分到的土地都不用交,只按万历年间的田赋征收!”>
“第四件事,不征辽饷!”>
“第五件事,不征火耗!”>
“第六件事,不征杂派!”>
“第七件事,不征徭役!”>
“第八件事,我剩下的一万亩地,按人头均摊佃租给你们。租子下调一成半,就是说,你们以前交一石租,今后只交八斗半!”>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会场瞬间闹腾起来,农民对更改镇名无所谓,剩下的几件事却句句震撼人心。>
他们下意识的不敢相信,可想想赵瀚放粮的行为,不由自主的又都相信了。>
江大山、黄幺、黄顺、李正四人,他们都是有见识的聪明人,此刻又是兴奋又是恐惧。>
赵老爷要造反!>
可他们已经杀了大户,上了贼船,再想下船很难。>
而且他们分了田地,也不愿再过老日子,只能跟着赵老爷一起拼命。>
赵瀚示意众人安静,笑着说:“第九件事,黄家宗祠,改为武兴镇私塾,由庞夫子担任山长。全镇十二岁以下孩童,不管男童女童,每天必须上课半日。不收你们的学费,中午还管一顿饭,饭钱由我来出!十二岁以上,愿意读书的,也可以来旁听。不收学费,但不会管饭!”>
农民们都没当回事,读书有个屁用,又没钱考秀才。而且,几岁的娃娃,可以帮家里干活,跑去读书岂不浪费?>
突然,赵瀚说道:“七岁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