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承压测试?论文和报告,保罗菲尔:(2/9)

作品:《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研究根本没有丝毫进展,甚至连参与都没有。

现在王浩依靠计算提前预测粒子对撞实验的结果,就说明肯定在理论研究上有突破,可以说已经超过了国内的所有量子物理领域的理论学者。

这听起来有些悲哀,但却是事实。

好多相关领域的人士,重新关注起了粒子物理相关的研究。

国内这方面的研究一直讨论个不停,也产生了很多的争议,因为粒子物理相关的研究,实验方面需要的投入非常巨大。

建造新型粒子对撞机的项目走走停停,讨论了十几年都没有确定的结果。

这是个最高达到千亿投资的超大型项目。

国内新型粒子对撞机项目,已经确定好了建造的地点,甚至针对项目已经进行了趋于完善的论证,只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就可以开始建造工作。

但因为项目投入非常巨大,反对的声音持续不停。

科研大型项目就是这样的。

因为每一年国家拨付给科研领域的经费是有限的,某一个项目拿到了大量的经费,其他领域的经费肯定会受到影响。

如果一个粒子对撞机项目拿走了几百亿的经费,好多其他领域项目申请都不会通过。

这是项目有很多反对声音的原因之一。

另外,有一些顶级的学者认为,国内没有足够的物理学家参与项目,粒子对撞机建造出来,也等于是给国外做嫁衣。

这也是事实。

国内从事量子物理研究的学者数量很少,几乎都集中在几个专业的研究机构,而从事理论物理研究的就更加稀少了,都可以说是凤毛棱角。

不管是任何一种物理理论,国内都很难找到从事专业研究的年轻学者。

这些都是粒子对撞机项目出现很多反对声的原因。

当然也有支持者。

比如,胡厚荣院士。

作为科学院的物理院士,高能所的院士之一,胡厚荣是超大型粒子对撞机项目的主要发起和支持者。

他一直呼吁要建造世界最大型的粒子对撞机,以新型的粒子对撞机为中心,来发展研究量子物理,近而慢慢赶超国际的研究。

胡厚荣为此不断的奔走,自然也就找到了王浩的头上。

胡厚荣注意到了王浩的研究,让国际物理界震动的研究,影响力自然是很大的,他给王浩发了邮件,邀请王浩进行线上交流。

王浩看到了邮件就联系了胡厚荣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最新章节第231章 承压测试?论文和报告,保罗菲尔:,网址:https://www.xbqg888.com/394/394355/230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