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可控核聚变?公开成果,《灰暗空间(2/6)

作品:《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

两天后,徐保功率领领导组来到了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

来的是一个领导组,实际上,大部分都是科技部的官员以及一些学者,核心主要就只有三个人。

一个是负责超导反重力方向研究事务的副部长徐保功。

其他两个则是邓建和赵讳然,他们分别是凝聚态物理研究中心、科学院超导实验室的反重力实验团队负责人。

这两个反重力实验团队是后来组建起来的,组建后也归科技部直接管辖,还得到了一部分技术共享,上级部门的想法是多组建几个团队,针对反重力进行研究,就能有更多的成果。

结果……

一直到现在,两个团队也只是做一些简单的研究。

邓建和赵讳然都是优秀的物理学家,两人的履历都是非常耀眼的。

比如,邓健出身科学院高能物理所,直接参与过许多次正负粒子对撞实验,带队完成过很多高能物理相关的研究。

以邓建的成果资历,都有资格评选科学院的数学物理学部院士。

赵讳然也同样很优秀。

两人都有很优秀的履历,都拥有丰富的实验研究经验,担任反重力团队的负责人,也都带上了一颗全新投入科研事业、励志要取得辉煌成果的决心。

但是,有的领域是不一样的。

当他们真正进行反重力研究的时候就发现,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要理解起来都不容易,而每一次实验都会牵扯到高额经费,而设计新实验想要有成果是很困难的。

在连续几次实验无果后,他们也只能接受现实,知道想要在反重力研究领域取得成果,是非常困难、压力非常大的工作。

其实就像是国际上很多反重力团队一样,大多数只能从事一些简单的研究,比如去研究反重力场的性态,而不是针对技术进行研究改进。

在前沿方向的技术上,源源不断的高投入就是基础。

如果不能设计很好的实验,去做‘碰运气’式的研究,绝大部分情况都会白白的损耗经费,而不会有什么成果。

正因为如此,邓建和赵讳然对王浩都是心服口服。

他们知道研究反重力技术有多难,甚至都不敢去设计申请高额投入的实验研究,否则很可能竹篮打水一场空。

王浩则是带领团队持续做大项目,并取得一个个的成果。

当然,作为科技部的官员,徐保功就没有那么多想法了,他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最新章节第330章 可控核聚变?公开成果,《灰暗空间,网址:https://www.xbqg888.com/394/394355/329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