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魏两军围绕合肥展开的战事,在四月份的时候,达到最激烈的顶点。
魏国扬州刺史王凌头很铁,也甚有谋略,在魏国的后期,成长为独挡一面的名将,其后,更是发动了反对司马氏篡权的淮南第一叛。
陆逊借着春耕的有利时机,率领吴军主力突然出现在淮上,出乎魏国大多数将领的意料,但这里面,并不包括王凌。
合肥城头,两军连番恶战,一时僵持不下。
王凌在守城方面,甚有心得,又加上手里张、乐等将给力,使得吴军几次攻上城头,都被守卒拼命挡下。
陆逊见周鲂重伤,心中也是震惊,周鲂的武力在吴军诸将中独领一份,当年的石亭之战,就是他的骁勇机谋,才让吴国获得了立国之战的胜利。
更让吴军将校丧气的是,左督朱桓在这个关键时候,又突感风寒病倒了,在无奈之下,只能将部曲交给儿子朱异来指挥。
久战不下,又连续折将,面对不利战局,若是换了孙权,估计已经要下令撤退了,而陆逊却完全不这么想。
面对事先没有预料到的困难,这位吴国大都督再一次逆变,展现出让人惊叹的军事指挥才能。
“司马师在寿春按兵不动,他这是怕了?”
“陛下,王凌死守合肥,必然不敢轻出,我军若是分兵奔袭敌之后路,有很大可能将敌分而歼之。”
在给孙权的请示战报中,陆逊重点描述了他对司马师、王凌关系的判断。
依靠穿插队伍报送回来的情报,陆逊渐渐发现了魏军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合肥、寿春两城之间的联络似乎并不是很顺畅。
更确切的说,是征东将军司马师和扬州刺史王凌之间出现了矛盾和分歧。
司马师年轻气盛,有父亲司马懿的支持,得以越级上位。
这在和平时期并没有什么,稳稳当当的当个一、二年征东将军,镀金之后的司马师就能回到朝堂平步青云。
但偏偏在这个时候,吴国发兵来攻淮南。
又偏偏,领兵的还不是老菜鸟孙权,而是更善于在逆境中捕捉战机的陆逊,司马师在是否增援合肥的问题上犹豫不决,让陆逊发现了破敌的良机。
隐隐感觉到胜机的陆逊立即连续下出强手,丁奉军刚到潜山、灊山,未及休整,就接到陆逊的命令,指示他们迅速向芍陂一带进军。
芍陂这个地方,是由春秋时楚相孙叔敖主持修建的水利工程,又称安丰塘,位于寿春的西南方向,主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