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九章 海底神庙(2/4)

作品:《滴血瞳

……应该是一座“庙”!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小的时候曾经熟读过周达观的《真腊风土记》,这本书,是当时关于高棉地区风土人情的百科全书,并且在本书的一章当中,针对于高棉的寺庙建筑风格有着详尽地描写。

那海象朝着前方游去,在一层层的台阶处停了下来。我望着这一层层的台阶,目光渐渐地朝着上方看了过去。这是因为在真腊王朝时期,全国崇尚印度教,而在印度教的信仰当中,宇宙的中心就是须弥山,须弥山上住着一位湿婆神,所以“山”便被认为是中心以及稳定的象征。

而为了在寺庙建筑当中凸显出这种“山”的象征,在平面的基地上,利用石阶及向上累建的坛,一层一层来完成“山”的意向。

海象冲着我点着头,嘟嘟告诉我,他让我伸手抱住它的背部,我们一起沿着台阶进到这寺庙当中去,我立时照做了,伸出了手,一把抱住了它,只是,我看到这横七竖八地布满了伤痕的躯体的时候,我的手登时忍不住颤抖了起来,我害怕弄疼它的皮肤,但为了要进寺庙则必须要这么做。

海象带着我往上游去,沿着那台阶一层层地向上游动着,我赫然现,在这每层的台阶上,竟然都有一尊石狮的雕像。我仔细地看着这每一级的台阶上面的这尊石狮子,它们的体态和神情和我国传统的石狮子颇为不同。

相传东汉汉章帝时,西域大月氏国把一头金毛狮子作为礼物进贡给中国的皇帝。后来狮子随着佛教的传入,而成为一种赋予了神力的灵兽。在中国的文化中,狮子更多地是作为一种神话中的动物,而不是现实生活中的动物,和麒麟一起成为中国的灵兽。唐代高僧慧琳曰:“狻猊即狮子也,出西域。”

不知从何时起,狮子就成为了看守门户的吉祥物了,并且逐渐和中国文化相融合。狮子的造型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特征,汉唐时通常强悍威猛,元朝时,身躯瘦长而有力,明清时,较为温顺

。清代,狮子的雕刻已基本定型,《扬州画舫录》中曾经规定:“狮子分头、脸、身、腿、牙、胯、绣带、铃铛、旋螺纹、滚凿绣珠、出凿崽子。”

所以,这些石狮子不仅有不同的时代特点,还有明显的地域特色。总体上,北方的石狮子外观大气,雕琢质朴;南方的石狮更为灵气,造型活泼,雕饰繁多。

但是我望着这一级级的台阶上面的神态迥异的石狮子,它们颇为柔美秀丽,少了一份帝王般的尊严,但是却多了一份来自于东南亚这边特有的妩媚和妖娆,倒让人觉得有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滴血瞳》 最新章节第三百三十九章 海底神庙,网址:https://www.xbqg888.com/81/81645/338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