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六章 随侯之珠(3/4)

作品:《滴血瞳

条大蛇被斩成了两段,在道路中间拼命地蠕动挣扎。随侯不禁动了恻隐之心,马上命令随行医官救治大蛇,医官用药膏涂抹断处,而后将蛇拼接起来,用布包扎好,蛇居然恢复如初,蜿蜒而行,进入了草丛之中。

一年后,大蛇口衔一颗明珠进入随侯宫中,放下明珠之后,对随侯说道:“我乃龙王之子,感君救命之恩,特来报德。”说完后,大蛇就不见了,只留下了那颗明珠。

明珠直径一寸有余,晶莹剔透,夜里出璀璨光芒,犹如明月,被人称之为“随侯珠”,又称“灵蛇珠”或“明月珠”,乃是价值连城的宝物,为随侯所珍藏。

根据古书《搜神记》对于随侯珠的描述:“隋侯之珠,卞和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贫径盈寸,纯白而夜光,可以烛室。”

随国为西周初期在湖北分封的一个姬姓诸侯国,故地在今湖北省随州市。后为楚国的附庸国和战略同盟。所以在公元前5o6年,当楚昭王避难于随,随人不仅保护了楚王,还配合秦军助其还都。

虽然楚国在楚昭王和以后的几个时期里的楚王,对随人在危机时刻的救援感恩戴德而没有消灭它,但大国一统的形势终究不能逃避,到了战国初年,在楚人对随人曾经的恩惠渐渐淡去的时候,这个小小的诸侯国也最终难逃被楚人灭国的命运,消失在了历史的版图中,而它的历史,只能留给后人寻味,而随着随国的灭亡,这随侯珠便也流入了楚国。

楚宣王时,秦国派使者观看楚国的宝器,楚宣王问令尹子西:“秦欲观楚之宝器,吾和氏之壁、随侯之珠,可以示诸?”

由此可见,当时随侯珠确实是在楚国。而到了战国末年,秦始皇统一六国,所以这随侯珠当时也流到了秦国,但是从这青铜器之上的纹路看来,着实会被这徐福借去来解除了自己身上的诅咒。

并且秦始皇拥有了随侯珠与和氏壁的史实,在李斯的《谏逐客书》中证实了这一点,李斯劝谏说:“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垂明月之珠……此数宝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说之,何也?”这里的“随、和之宝”,即是随侯珠与和氏壁,也说明了当时的人把两件珍宝并称。

后来,秦始皇命李斯书写“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又命玉工刻在和氏璧上,成为了皇帝的“玉玺”。

刘邦灭秦后,和氏璧成为了历代王朝的“传国玉玺”,此后历时16oo年,经历1oo多位帝王之手。而与它齐名的随侯珠,遭遇则要凄惨许多,自从秦始皇以后,两千多年来不知下落何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滴血瞳》 最新章节第四百四十六章 随侯之珠,网址:https://www.xbqg888.com/81/81645/444_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