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五章(2/4)

作品:《滴血瞳

挝、缅甸等国还有近百万人口。

彝族支系繁多,有诺苏、聂苏、纳苏、乃苏、聂祖、罗婺、阿西泼、阿细、撒尼、尼颇等自称。上述自称中,诺苏、聂苏、纳苏、聂祖在彝语中本义完全相同,因方言差异用汉字表音写出时不同。诺苏是彝族当中最大一支,主要分布在四川凉山地区。

关于彝族的族源,迄今仍众说纷纭,尚无定论。到目前为止,彝族的族源以土著说、氐羌说为主。土著说又分西南土著说和云南土著说两种。西南土著说认为,彝族自古以来就居住在祖国的西南,经过人类发展的不同阶段而成为现今的彝族。这种主张的依据,除了汉文文献资料外,更多的是古彝文文献资料和神话传说等。云南土著说认为,云南是彝族的起源地。

羌氐说的观点较为普遍,它认为在六七千年前居住在我国西北青海地区的古氐羌人,开始向四面发展,其中有一支向祖国的西南方向游弋。古羌人早期南下的支系与当地土著民族融合,后来形成了西昌地区的邛蕃和云南地区的滇蕃等便是彝族的先民。

此外还有“西方外来人种说”,清末西方人带着人类学的眼光来到彝族地区,调查的结果是:“从彝族在体质上表现出来的体格高大、高鼻深目、古铜肤色等特点,认为彝族的血缘中应带有西方雅利安人或高加索人的血缘特征。

尤其是当时的小凉山还处于等级森严的奴隶社会,社会成员在等级划分上与印度种姓制度有着相似性。并据此认为彝族是来源于西方或至少带有西方雅利安人的血统。

戴维斯在其1911年所著的《云南——连续印度和扬子江的链环》一书中提到彝族:我们越过4000英尺高的山峦抵达左曲倮倮村,村里的倮倮人可说是我在南方所见过最优良的类型,个子长得很高,鼻子笔直,面貌清秀。“

俄国人顾彼德在《被遗忘的王国》一书中也提到:“他们身材高大,肤色一点也不黑,而象黑白混血儿,呈现奶油巧克力色,他们大眼睛亮晶晶的,总是炯炯有神,他们的相貌鹰钩鼻几乎像罗马人。他们头发漆黑,稍微卷曲相当柔软”。

3000年前彝族祖先已分布于部分西南地区,即史书中常出现的所谓“越嵩夷”、“侮”、“昆明”、“劳浸”、“靡莫”、“叟”等部族。

彝族先民在长期形成与发展中,活动范围曾遍及今云南、四川、贵州三省腹心地带及广西的一部分,其核心地区应是三省毗连的广大地区。

8世纪30年代,统治范围达到今云南东部、贵州西部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滴血瞳》 最新章节第七百二十五章,网址:https://www.xbqg888.com/81/81645/723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