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九章(2/4)

作品:《滴血瞳

在人面前说一句:“这是子孙用钱买来的。”表示子孙的孝心。

死人穿的寿衣通常都是奇数的,上下相差二,如上七下五或上九下七,最多是上十一下九,即穿十一件上衣,九条裤子,女的可用裙子代裤。

夭寿者,亦即不到五十多岁而死的人,一般只能穿三件。死者的年龄愈大,愈可多穿,表示有福有寿。 老人死了为什么要穿那么多的衣服呢?这因为,过去人死了总是先装在棺材里,而棺材往往要在家里停放一些时候。

大体死者年岁愈大的停放时间愈久。有的因为坟地未选择好,一时无法安葬,一直放在家里停几年的都有。这就必然出现一个问题,棺材里面的尸体久了会腐烂,会流 出液体来,并还可能透过棺材渗漏出来。

为了防止渗漏,除了在棺材里面放上草木灰、草纸一类吸水的东西,还要多穿衣服,亦为了能吸水分。人的内脏在上身,腐烂时水分比下身更多些,因此上身要比下身多穿些。夭寿者通常在死后很快埋葬入土,所以可以少穿衣服。后人相袭成俗,一直沿用下来。

中国传统寿衣设计与明朝日常服饰相同。历史相传这是因为明末吴三桂向清军投降时,特别要求满清南下后允许汉人在生时穿清服,在去世时穿明服。另有说法说这是当时的汉人对满清剃发易服表示不满的一种途径,清朝当时只规定了生者需易服,而未提及死者。

满族入关后,于顺治元年厉行“改冠易服”法令,有些乡间百姓,因不知法令,偶尔穿著明代服装进城,大多被剥得全身精光,咸以保全性命为幸。

清政府通过武力,强制实行满族服饰,尽管汉族和其他地区的少数民族对这种大规模的改冠易服难以接受,但毕竟是大势所趋,况又有严厉的法律制约,所以也就渐渐地习惯了这种满族的装束。

寿衣因为清朝初年的剃发易服,汉族和部分少数民族被迫改穿满族服饰,久而久之满族唐装马褂也逐步扩展到生活各个方面,成为现代寿衣的标准形式。

大多绣五蝠捧寿图案。寿衣颜色,一般为蓝、褐色,年轻妇女用红、粉或葱白色。此外,还配以被褥,通常铺黄、盖白,意为铺金盖银,被面常绣“八仙”。少数乡村还沿用这类寿衣,但多数农村和城市移风易俗,办丧事一般给死者穿整齐干净的日常生活服装,习惯上仍称寿衣。

关于寿衣的件数问题,说道很多,各有各的不同。一般寿衣都是以奇数为准。但是南方部分地区是取偶数的,也就是常说的八件套。从传统上来讲,寿衣是根据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滴血瞳》 最新章节第八百零九章,网址:https://www.xbqg888.com/81/81645/807_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