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五十九章 终于抵达(2/4)

作品:《滴血瞳

岩罅放置棺木。恩施州的岩罅葬在巴东、建始、恩施、宣恩、来凤、咸丰等县市均有发现,单是咸丰县境内就已发现这类俗称为&am;quot;箱子崖&am;quot;、&am;quot;柜子崖&am;quot;、&am;quot;仙人崖&am;quot;的岩罅葬遗迹达七处之多,均是以自然崖壁上的洞穴为藏柩之所。

第三便是岩椁墓,即人工&am;quot;在石岩上穿凿洞穴作为墓室&am;quot;。恩施州的岩椁墓主要分布于建始与利川境内,仅在利川齐岳山以西地区就发现此类岩椁墓遗迹十余处,均是在红砂岩上人工开凿洞室作为藏柩之所,以利川七孔子岩椁墓群最为典型。

悬棺葬的葬具多为整木挖成,有船形棺、槽式棺、盆形棺、屋形棺、斗形棺、箱式棺等。恩施州崖葬多为二次葬,其中有单人葬,也有群葬,群葬多为先后几次葬入。

而1992年8月30日恩施州博物馆在来凤县卯洞的仙人洞崖葬抢救性发掘中,考古队员冒着极大的危险进入洞内,悬棺葬全部集中在洞口。洞口高约30米,宽约15米,洞深200多米。洞顶落下的巨大石头在洞口形成了一个高台,人们在台上以大木柱为梁,上面铺着木板而建成的&am;quot;仙人居&am;quot;,&am;quot;仙人居&am;quot;上面放置大小棺木十余具,棺木分三种类型,即船形棺、槽式棺和箱式棺。

在一完整的箱式棺内发现有一人头骨及股骨,还有西兰卡普碎片和丝织带,根据现场观察人骨是用西兰卡普包裹起来,在用丝织带捆紧后放入葬具的。在抢救性发掘 发现随葬品130多件,时间跨越两晋、隋、唐、宋、元几个不同时代。

按质地分有铜器、铁器、瓷器、木器、陶器、皮革和丝织品;按用途分有兵器、渔具、乐器、文具、生活用具、生产工具等。如铜熨斗、铜盘、铁刀、铁砧、铁马镫、柳叶形铁剑、献记载的悬棺葬地区和考古发现的悬棺葬地区。青海乐都柳湾马厂类型墓葬的用木棍封门和齐家文化墓葬的独木舟式棺材都说明,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已经出现洞室墓和独木舟船棺的萌芽。悬棺岩洞墓的出现,实质上是把深入地下的洞室及其棺木抬升到高岩洞的变化。

崖葬也有人认为施行悬棺葬是&am;quot;孝道&am;quot;的表现或是为了追求吉利。如唐人张鷟《朝野佥载》记载古人的崖葬习俗,&am;quot;弥高者以为至孝&am;quot;,以至丧家争相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滴血瞳》 最新章节第八百五十九章 终于抵达,网址:https://www.xbqg888.com/81/81645/857_2.html